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一路征程 一路凯歌 扶贫三十年,定西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发布者:lyftyj
    2016-11-16 11:41:44   转载

    今天,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版图几何中心——中国定西这片热土的时候,不禁为人类战胜贫困的奇迹而感到振奋与自豪。这里曾因生态极度恶化、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引起世界关注;这里也因几代人的艰辛拼搏、挑战贫困震撼了世界。

    定西精神、定西速度、定西路径。作为中国区域性扶贫开发的样本,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缩影和写照,定西在30余年扶贫之路特别是精准扶贫攻坚战上的实践与探索可圈可点。

    西北,定西,黄土地。在祖国的版图上凝视,这里弥久徘徊的是贫困。贫困,是百年定西的历史性特征。

    宣战,向贫困宣战!1982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首开中国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区域性开发扶贫”的先河。定西人民由此拉开了扶贫开发的历史性序幕。

    他们坚持“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从救济式扶贫到基础开发式扶贫,从攻坚式扶贫到综合式扶贫,直至今天全面进入精准扶贫,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作为中国区域性扶贫的样板,定西和生长与斯的人民踏上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贫困征程。

    当扶贫之路迈进精准扶贫这一阶段,定西更是举全市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把脱贫攻坚作为首位工作、“一号工程”,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力量向扶贫整合,举全市之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组数据:1982年,定西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有170万、贫困面为7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05元;2015年,全市19.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下降到44.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7%;今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8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下。目前,总投资114亿元的水路电房等192个基础设施项目、60亿元的73个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项目、112亿元的79个产业开发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基层党建、企业助推精准扶贫和“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两重点、五统一”劳动力培训模式、C级危房加固改造模式等经验得到省委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可以说,定西在艰辛求索摆脱贫困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瞩目的亮点。

    整村推进扶贫新方式引起全球关注

    1998年,定西作为甘肃扶贫模式创新示范的主要区域之一,率先示范推广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新方式。从试点至今,全市共投入资金39190万元,在贫困村(乡)示范推广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方式,扶贫成效显著。在2004年召开的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上,定西市安定区景泉乡联新村“生态经济型反贫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得到了与会官员与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并作为全球70个、中国8个成功案例之一进行了广泛交流。

    产业化扶贫开辟农民增收主渠道

    贫困人口在基本解决温饱之后,要继续向前发展,核心问题是要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的关键,就要培育发展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定西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创新推广“企业+”精准帮扶模式,倡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实施“三个四”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扶贫机制。

    目前,全市马铃薯、中医药、草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已达1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来自产业扶贫,已初步走出一条以产业发展解决温饱进而带动脱贫致富的产业化扶贫之路。

    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组对定西的产业化扶贫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初步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是全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典型地区之一。

    智力扶贫新做法在全国广泛交流

    定西始终把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在探索改革农村劳动力培训上,打造出“6254”模式,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机构能力不强、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务经济发展支撑不强、重复培训现象严重的“六个问题”,积极聚焦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两大任务”,以统一建立组织体系、整合培训资金、明确培训主体、统筹师资资源、实施动态管理“五个统一”模式,全力推动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由多头分散实施向集中统一领导转变、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由“政府配菜”向“农民点菜”转变、由单一的技术培训向综合素质培训转变的“四个转变”。

    2005年,在全省首创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对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101名村干部进行了为期2年的培训,有效解决了基层组织无人办事的问题,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当年,在湖北宜昌召开的“全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定西市作了专题发言。2006年以来,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3713人、输转就业22290人,年均创劳务收入7000万元以上。2007年起,共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23957名,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对留守劳动力加大了种、养、加工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累计培训农民30万人次。

    坚持为民取向大胆改革“危改”模式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定西市争取中央和省上补助资金15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5.6万户,并提出将原计划今年和明年两年完成的2.6万户改造任务,今年提前完成。面对艰巨任务,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大胆改革“危改”模式。

    针对当前农村危房推倒重建的传统模式建设成本高、期限长,群众筹资难度大、容易造成返贫的问题,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的着力点,走出了一条施工程序简便、工程期限短、造价低、保持传统风貌等四大优势相结合的农村危房改造新路子,有效加速了脱贫攻坚步伐。

    特别是在易地搬迁安置上,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互助老年幸福院建设等相结合,率先在全省探索推广贫困人口向城镇转移“政府兜底、零负担”的安置路子,初步形成城区、镇区、川区、山区、村内插花、社会保障等多种易地搬迁模式,实现了梯次转移、灵活搬迁安置。

    基层党建带动发展模式得到推广

    一名党员一个标杆、一个党组织一个堡垒。定西市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采取“党组织+”工作模式,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职能覆盖、领导覆盖“四个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带动致富的作用。

    创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互助资金使用模式

    在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和增收产业的基础上,采取“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等贷款模式,把2.1万户的扶贫贷款转变为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或股权收益实现增收。同时,大力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担保增信计划,总结提炼出“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银行+贫困户”“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产业合作社+银行+贫困户”“支部+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贫困户”等互助金担保增信模式,以5至10倍的放大倍数撬动各类金融信贷资金16亿元,全市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经验被中央农办《农村要情》刊发。

    一路征程,一路凯歌。在重压下拼搏,在贫困中崛起,这里有着“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定西精神;这里有着“30年,将170万贫困人口减少到44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7%以下”的定西速度;这里更有着一个个书写奇迹、创新模式、让世人瞩目的定西路径。

    30年来,这里的人们用他们与命运抗衡谱写的生命色彩,挥洒出一幅声情并茂的反贫困历史画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决胜2020、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梦想,更是定西人民在这幅画卷上挥洒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